Logo圖片

莫名萬惡的食品添加劑?

到底為什麼要使用食品添加劑呢?加了到底有沒有問題?

 

主要圖片
  •  

 這幾年在新聞媒體上經常會看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 - 食品添加劑違法使用、產品過期、藥檢殘留。這三項應該是最主要的項目。
產品過期與藥檢殘留的爭議性不大,最大的爭議是食品添加劑的使用。

什麼是食品添加劑?

食品添加劑主要有17大類:防腐劑、殺菌劑、抗氧化劑、漂白劑、保色劑、膨脹劑、品質改良劑、營養添加劑、著色劑、香料、調味劑、粘稠劑、結著劑、食品工業用化學藥品、溶劑、乳化劑、其他。想要知道各類食品添加劑有哪些,可到衛福部中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查看。裡面有衛福部規定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與規範。

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主要目的是:協助加工製造、提升保存性、改善品質、維持風味或外觀、補充強化營養。這些食品添加劑廣泛的運用,也必須標列在食品包裝上。下次喝飲料時,看看產品包裝上的成分標示吧。(迷之聲:遵守規定標出成分與一些路邊攤什麼都沒有標示的,到底誰比較好?,不要問了,你只要好吃又便宜就好,484)
 

使用食品添加劑 = 黑心?

但食品添加劑使用與否真的是一個讓人很兩難的,因為新聞媒體已經將食品添加劑使用認定是一個惡性的目的。基本上新聞的套路一定是提出什麼商品會使用這類食品添加劑、使用用意是什麼,接下來會在找毒物專家說明吃下這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有什麼危害。

因此大眾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認定就是惡意的,對他們是有害的,商人與製造商都是為了賺錢才會使用食品添加劑。沒錯,錯誤地使用不合規定的食品添加劑在不允許的食品中是不允許的,而會這麼做目的也是為了降低成本或是改善商品賣相,但錯的是使用的人,而不是食品添加劑吧。其實食品添加劑一點都不可怕,可怕的是媒體再利用消費者對未知的恐懼,讓民眾對於食品添加劑帶著有色眼鏡。

關鍵在於濃度

其實「食物添加劑」的用意是好的,為了要延長食物的保存、預防食物中毒。例如:香腸會添加「亞硝酸酸」目的是要預防肉毒桿菌生長,因為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神經毒,極低劑量就可能致死,因此為了食品安全起見必須添加亞硝酸酸。

簡單來說,市面上除了醫生開立的處方藥物以外,也有許多成藥。以普拿疼來說,可以消炎止痛。若正確使用下,可有效改善很多人生活上的不適。但過量使用也是會致死的。它的取得更簡單,你我都可以輕鬆取得。但為什麼你我對這個一點疑慮都沒有?只因為藥不好吃?相信你吃藥之前,很多時候連指示都懶得仔細看吧。

再來,我們料理過程中最常使用的鹽與糖也是添加劑的一種,鹽與糖都可以用來提昇食材的風味,也可以用來延長保存食材的可食用時間。而很多人也都知道鹽與糖吃多了會導致許多健康上的疾病。

無食品添加劑就表示安全嗎?

那可以不使用食品添加劑嗎?少了食品添加劑,食品在流通上與品質穩定性就會出現問題,因為可放置的時間變短了,保存的條件也變嚴苛了。無使用食品添加劑不代表安全,因為許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就是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。例如防腐劑是為了抑制細菌滋生,避免食物中毒危害而添加,如果不加防腐劑或其他抑菌用添加物,勢必就會提高細菌滋生的機會。

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安問題是立即性與廣泛性,例如在營養午餐中最容易出現的微生物問題就是仙人掌桿菌滋生。這種桿菌是一種喜好澱粉的細菌,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資料,仙人掌桿菌的環境帶菌率達到70%,雖然菌體不耐熱,但是在攝氏10至50度間都可以生長繁殖,且最佳的溫度在於30度。仙人掌桿菌可是非常常見會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。

109年台灣因仙人掌菌中毒的統計

營養午餐的米飯在烹煮後需放在室溫下冷卻,而後續餐車送餐時的車內溫度,都會給細菌滋生的機會,如果操作人員不慎發生烹煮後污染的問題,是不是就有機會引起「廣泛性」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呢?

為了避免細菌中毒的問題,廠商在營養午餐的米飯中加入了防腐劑抑制細菌生長,以確保米飯不受到仙人掌桿菌的威脅,這是在無法全面性管控流程情況下(如:不可能冷藏送營養午餐)的折衷方式,因為微生物的風險遠高於食品添加物。食品業者在防腐劑、抑菌用添加物的風險疑慮與微生物污染的風險中,作出了添加防腐劑的抉擇,因為防腐劑的使用量可以經由毒理實驗與法規等等方式控管,但是微生物污染則可能無所不在、防不勝防。所以我們更應該要了解這些添加物的功能,還有了解食品加工,才能在購買無添加相關產品時不踩到其他食安的地雷。